科研团队 当前位置:学院首页 >> 学术研究 >> 科研团队 >> 正文

华静高水平团队

发布时间:2020-08-02  作者:    点击:[]次

高分子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团队成员信息表

学科名称及代码: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最高学位

最高学位学习专业

所在学院/部门

所属学科方向/领域

学术头衔或人才称号

是否有海外留学背景

是否为外籍教师

有否有6个月及以上访学经历

备注

1

华静

1972.12

教授

博士

化学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化学教研室

化学/材料科学

2

陈学刚

1974.12

副教授

博士

化学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功能高分子

3

耿洁婷

1982.08

高级实验师

博士

化学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改性

4

刘金慧

1991.05

博后

博士

化学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分子设计及合成

5

马凤国

1973.09

副教授

博士

材料学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教研室

化学/材料科学

新加坡

6

陶勇

1969.08

讲师

博士

材料学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合成与应用

7

王新

1970.11    

副教授

博士

化学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分子材料

8

夏琳

1981.01

副教授

博士

化学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智能高分子合成与应用

备注:1.本表填写中涉及的人员均指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在编人员以及与本单位签署全职工作合同(截至2020630日合同尚在有效期内的专任教(含外籍教师兼职人员不计在内每人仅能归属同一学科,不得同时参与两个以上学科的申报。

2.人员名单以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团队实际拥有人员为主,2016年以来,原团队成员离开学校的或退休的,也可计入学科团队成员,并在备注栏中注明离校或退休及时间;但2016年以来,离开本学科团队转入校内其他学科的,不得列入本学科团队。

3.学科带头人填在第一位,并在备注栏注明学科带头人字样,其他人员按姓名拼音顺序依次填写。

4.是否有海外留学背景是指在国(境)外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学习,并取得本科(学士)及以上学历(学位)。

5.有否有6个月及以上访学经历是指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交流访学时间达到6个月及以上。

6.学校应根据学科发展规划,结合学科评估计划,优化配置学科团队成员和教学科研平台等资源。

1.代表性教学科研成果

2016年以来,学科团队成员新增(新获奖)的代表性教学科研成果简介

最多提供10个代表性成果)

1.成果1:(简要介绍成果名称、完成人、内容、获奖(出版、发表)和应用成效等情况,限200字以内,并在结尾处标注证明材料页码,下同)

……主要研究高分子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功能高分子材料及分子化学工程。突出高分子合成及橡胶工程研究特色,围绕本领域关键性、基础性课题积极开展创新性研究,包括双烯烃橡胶的合成(高乙烯基聚丁二烯、稀土异戊橡胶、稀土顺丁橡胶等的结构设计):包括催化剂制备、聚合物结构控制、结构测试表征、加工流变性、物理力学以及应用配方;另外,橡胶的功能化研究: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如下:

1. SCI论文,Yang Liu,Qiu Han, Tiantain Li, Jing Hua, Fu Liu, Qiang Li d, Gang Deng. Heparin reduced dialysis through a facile anti-coagulant coating on flat and hollow fiber membranes.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19(1区),证明材料页码7

2. SCI论文,Jinhui Liu, Yuka Yuan, Zhibin Niu, Qian Li, Fansen Meng, Zhaobo Wang and Jing Hua. Preparation of multi-temperature responsive elastomers by generating ionic networks in 1,2-polybutadi. Soft Matter, 2020, 16, 36863694(2区)明材料页码7

3. SCI论文,Jinhui Liu, Di Li, Xiangshuai Zhao, Jieting Geng, Jing Hua * and Xin Wang. Buildup of Multi-Ionic Supramolecular Network Facilitated by In-Situ Intercalated Organic Montmorill,Polymers 2019, 11, 492(2区)明材料页码8

4. SCI论文,Peipei Li, Kai Liu, Zhe Fu, Yongliang Yu, Zhaobo Wang, Jing Hua. Preparation of Butadiene-Isoprene Copolymer with High Vinyl Contents by Al(OPhCH)(i-Bu)MoOCl TNP. Polymers 2019, 11, 527(2区) 明材料页码8

5. SCI论文,Kai Liu, Qingqing Lv, Jing Hua*. Study on damping properties of HVBREVM blends prepared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Polymer Testing 60 (2017) 321e325(2区)明材料页码9

6. SCI论文,Jing Hua Kai Liu, Jinhui Liu, Xiangshuai Zhao, Zhaobo Wang. Low-crosslinking multi-functionalization HVBR prepared in solvent free process by anionic grafted reaction. Polymer Testing 66 (2018) 342349(2区)明材料页码9

7. SCI论文,Jinhui Liu, Jieting Geng, Kai Liu , Lingli Zou, Zhaobo Wang, Jing Hua. Effect of electronegativity and steric hindrance of the cocatalyst on the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butadiene polymerization catalyzed by molybdenum. J. APPL. POLYM. SCI. 2018, 46906,(3区)明材料页码10

8. SCI论文,Jinhui Liu, Di Li,Zhe Fu, Jieting Geng, Jing Hua.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1,2-polybutadiene Grafting with Poly(1,3-butadiene)-block- (dimethylsiloxane). Polym Adv Technol. 2019;30:16631672.(3区) 明材料页码10

9. SCI论文,Jing Hua, Kai Liu , Zhaobo Wang, Jieting Geng, Xin Wang. Effect of vinyl and phenyl group content on the physical and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VBR and SSBR. J. APPL. POLYM. SCI. 2017 (3区). 明材料页码11

10. SCI论文,Di Li,Kai Liu,Jian Tang, Zixu Cui, Jing Hua. Preparation of high 1,2-orientation butadiene-styrene copolymer by coordination copolymerization with molybdenum-based catalytic system. J. APPL. POLYM. SCI. 2020(3区)明材料页码11

2.代表性成果转化采用案例

2016年以来,学科团队成员新增的代表性科技成果转化和社科类成果被市级以上政府部门采用情况简介最多提供10个案例

1.案例1:(简要介绍成果名称、完成人、内容、成果转化(采用)情况,限200字以内,并在结尾处标注证明材料页码,下同)

名称:钼系高乙烯基聚丁二烯的制备和结构设计

完成人:华静

内容:对丁二烯聚合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的环保型钼系催化体系构筑,立项中石化十条龙橡胶,在齐鲁石化和巴陵石化进行了工业化实验,试制出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新牌号HVBR-70;以及高乙烯基聚丁二烯橡胶(简称HVBR)微观结构的链中和链间微观立构的调控、拓扑结构的设计以及釜内丁二烯橡胶合金的制备,得到结构可控且产率高的的绿色轮胎用高性能高乙烯基丁二烯橡胶。

证明材料页码12

2. 案例2

名称:调体内用匹配不同调流强度的改性弹性体颗粒研制与评价:

完成人:马凤国

内容:流道调整确定了三级调的思路,调体内需要建立不同强度的基础颗粒,前期TK651\TK 643弹性颗粒调流效果初显,累增油已1.2万吨,但采用的橡胶颗粒强度较大,无法满足不同强度的用剂需求。为了丰富调流体系,满足不同启动压差需求,开展改性弹性颗粒研究

明材料页码13


成果证明材料


案例证明材料:

   

 

Copyright 版权所有:2012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地址:中国.青岛市郑州路53号 邮编:266042 电话:0532-84022725